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7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3211篇
安全科学   727篇
废物处理   509篇
环保管理   1004篇
综合类   5327篇
基础理论   1138篇
污染及防治   1614篇
评价与监测   445篇
社会与环境   260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587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时间因素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恒温瓦斯放散试验深入分析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测定理论的准确性,总结因时间因素导致K1值测定误差所带来的现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K1值的测定误差与时间关系密切,测定启动时间越晚,误差越大;测定启动时间由第1 min延后至第2 min,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增加0.081 cm3/(g·min1/2)和2.20%;高瓦斯压力条件矿井或煤层的局部高瓦斯压力区域、构造煤发育区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测定结果偏低,测定误差偏大。研究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2.
张巍 《化工环保》2018,38(3):267-274
论述了膨润土的吸附机理,介绍了膨润土的物理及化学改性方法及其对有机染料废水,焦化废水,烟草废水,煤泥水,含酚类、石油烃类、抗生素废水及微污染水等的处理效果。针对膨润土作为环保吸附剂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废水;2)研究环境友好且效果好的改性工艺及材料;3)研究新的吸附剂制备形式;4)加大膨润土在废气处理上的研究力度;5)研制吸附效果更佳且能处理复杂成分污水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33.
通过建立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的10种全氟化合物的方法,了解污水厂进出水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情况。10种目标分析物在10~500 n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3~8.3 ng/L,精密度为2.1%~7.1%,加标回收率为60.6%~91.7%。应用该方法测定某市典型污水厂进出水中的全氟化合物,进水中全氟化合物质量浓度为90.9~206 ng/L,主要污染物是PFOA、PFHxS和PFBS;出水中全氟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67.4~158 ng/L,环境排放量为6.7~22.9 g/d,主要污染物是PFOA和PFHxS。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复杂基质中10种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铁磁流体对煤体瓦斯解吸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浴恒温吸附解吸系统,开展0.44,0.65,1.14 MPa 3组不同平衡压力下加铁磁流体前后的瓦斯解吸对比实验,根据Langmuir方程经验公式计算瓦斯极限解吸量和初始扩散系数,分析铁磁流体对煤体瓦斯解吸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在3组不同平衡压力下加入铁磁流体后瓦斯极限解吸量由2.5,10,20 mL/g降低为2.22,3.33,10 mL/g,降低11.2%,66.7%,50%;初始扩散系数由0.997 1,1.629 9,3.888 3 μm2·s降低为0.685 5,0.997 1,2.933 5 μm2·s,降低31.25%,38.82%,24.56%。在铁磁流体的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性能得到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5.
温州近海海域海水及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温州近海海域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污染状况和特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法分析了采自乐清湾、瓯江口、西湾、飞云江口及洞头半屏岛的近海海水和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水平。结果显示,温州近海海水普遍存在PFOS和PFOA污染,其中,PFOS的浓度范围为<1.0~31.36 ng/L,中位浓度为2.29 ng/L;PFOA的浓度范围为<1.0~23.66 ng/L,中位浓度为5.29 ng/L。滩涂沉积物样品中PFOS和PFOA的浓度范围(干重)分别为(<1.0~11.91)×10-9(中位浓度为3.60×10-9)和(1.84~34.01)×10-9(中位浓度为6.83×10-9)。温州近海海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香港沿岸、中国南海海水、韩国沿岸海水和近海珠江三角洲,与大连湾的海水相当,海岸滩涂沉积物中的PFOS和PFOA浓度远高于珠江和黄浦江沉积物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36.
通过快速筛选热分析试验对硫酸羟胺热危险性进行定性分析,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获得温度、压力变化规律;再运用C80微量热仪对硫酸羟胺进行深入分析,得到硫酸羟胺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根据Semenov模型计算其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试验结果表明:由RSD初步筛选试验得到硫酸羟胺在164.2℃时即发生分解放热;用C80法得到硫酸羟胺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为137.1℃,并计算了该物质在3种典型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由SADT得到储存、运输过程中硫酸羟胺的控制温度,从而为减少硫酸羟胺事故的发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GB/T28001—2001标准修订的背景及修订原则,解读了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38.
详细介绍了T型氧化沟工艺的特征,并考察研究了该工艺处理低碳源生活污水的长期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出水COD、BOD5、NH3-N、TN和TP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8、0.91、18.80和1.67 mg/L,去除率分别为88.99%、94.37%、96.74%、37.57%和41.58%,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由于T型氧化沟中以好氧环境为主,缺乏厌氧和缺氧环境以及进水的BOD5/TN值低,工艺对有机物及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但TN和TP去除效果较低。提出了加强工艺脱氮除磷的措施,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活性炭/纳米零价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砷的去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零价铁在重金属去除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为了大批量、低成本地制备纳米零价铁,本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在粒状活性炭表面电沉积纳米零价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制备的纳米零价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模拟地下水中As(III)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自行设计的电沉积装置,成功地在颗粒活性炭上沉积了纳米零价铁颗粒。制备的活性炭/纳米零价铁复合吸附剂对模拟地下水中As(III)的去除效果良好。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零价铁,技术可行,成本低廉,在重金属去除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0.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混合液浓度和四环素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污泥吸附量和污泥吸附率均有较大影响.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本吸附实验.在10、25℃条件下,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较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是31.14、70.95 mg.g-1;在40℃下,符合Henry模型.应用D-R模型判定吸附类型,10℃(平均吸附能为9.13 kJ.mol-1)下,化学吸附占主导;40℃(平均吸附能为7.07 kJ.mol-1)下,物理吸附占主导.温度升高,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增大.离子交换是四环素在活性污泥上吸附的一种机制.四环素的初始浓度为5、10、20 mg.L-1,钠离子浓度由0 mol.L-1增加到0.1 mol.L-1时,吸附量分别下降15.32%、15.00%、20.12%.当pH在5~10之间时,pH为6的条件下污泥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